單一藥物反應率只有13%,  沒有一個藥物有超過20%的反應率。複方化療反應率也只有14%, 並不會優於單一藥物。也就是說沒有有效的藥物(none active)。最具活性的種類是anthracyclines、platinums、antifolates。還有許多針對間皮癌的新藥最近也已經發展出來, 包括antifolates(pemetrexed和raltitrexed)、ribonuclease(ranpirnase)、vinorelbine、和gemcitabine。間皮癌獨特的生物學使得進行中對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(VEGF)、上皮生長因子(EGF)、和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(PDGF)等的標靶藥物(targeted agents)的臨床研究特別令人感到興趣。
 
1. Anthracyclines:
a) Doxorubicin:
    在歷史上被認為是惡性間皮癌的黃金標準治療。
    根據ECOG 1983年的報告, Doxorubicin單一藥物的反應率只有14%。 
    Breau(1991): ADR + BLM + CDDP + MMC 總反應率 44%。
    Sampson(1987): ADR + CYC ± DTIC 總反應率 12%。
    CALGB(1993): CDDP + MMC和CDDP + ADR 的總反應率相似, 約14-26%。
b) Epirubicin:
    Epirubicin的活性也和Doxorubicin差不多, Magri(Tumori 1991)每三星期給予75mg/m2的反應率5%, Mattson(JCO 1992)每三星期給予110mg/m2的反應率15%。
c) Liposomal doxorubicin: 反應率0~7%
d) Liposomal daunorubicin: 反應率0%
 
2. Platinum analogs:
a) Cisplatin:
    SWOG(Invest New Drugs 1988)每三星期給予100mg/m2的整體反應率14%。 Planting(Ann Oncol 1994)每星期給予80mg/m2的部份反應率36%。
b) Carboplatin:
    CALGB(1990)每四星期給予400mg/m2的反應率7%。
c) Oxaliplatin:
    在間皮癌沒有單一藥物的研究。Fizazi(JCO 2000)的第一期研究將Oxaliplatin和raltitrexed併用於cisplatin無效的病人有某些活性。這結果導致Fizazi(Proc ASCO 2000)將這種Oxaliplatin和raltitrexed組合用於72位間皮癌, 其中有16位曾接受過化療, 結果反應率有26%, 如果是cisplatin無效的病人還有20%的反應率。
d) ZD0473:
    Giaccone(Eur J Cancer 2001)對曾經治療過的病人沒有任何活性。
 
3. Antifolates(pemetrexed和raltitrexed):
a) Antifolates是對抗惡性間皮癌化療藥物中最具活性的種類。如下表:
參考文獻  藥物  病人數目  反應率(%)
Kindler(Cancer 1999)  Edatrexate  20  25
Kindler(Cancer 1999)  Edatrexate/Leucovorin  40  16
Solheim(Br J Cacner 1992)  High-dose methotrexate  60  37
Scagliotti(Eur J Cancer 2001)  Pemetrexed(Alimta®)  62  14.5
Calvert(Proc ASCO 2000)  Pemetrexed/carboplatin  20  50
Vogelzang(Proc ASCO 2002)  Pemetrexed/cisplatin  11  45
Fizazi(Proc ASCO 2000)  Raltitrexed/oxaliplatin  58  26
Vogelzang(JCO 1995)  Trimetrexate  52  12
b) cisplatin ± pemetrexed
    Vogelzang NJ(JCO 2003)收集456位無法根除性手術的病人進行cisplatin ± pemetrexed的第三期隨機研究。
   cisplatin  cisplatin + pemetrexed  p值
病患人數  222  226   
劑量  cisplatin 75 mg/m2 ± pemetrexed 500 mg/m2 q3w   
反應率  16.7%  41.3%  < 0.0001
中位存活期  9.3個月  12.1個月  0.02
離疾病惡化時間  3.9個月  5.7個月  0.001
     pemetrexed/cisplatin有較好的反應率、中位存活期、和離疾病惡化時間。在收集117位病人以後開始加入folic acid和 vitamin B12明顯地降低pemetrexed/cisplatin的毒性,而且不會影響存活期。
 
4. Gemcitabine:
a) Gemcitabine + cisplatin:
    Gemcitabine單一藥物的活性有限。根據Byrne(JCO 1999)澳大利亞的第二期研究, 21位病人每28天為一週期接受gemcitabine 1000mg/m2 Day 1,8,15 + cisplatin 100mg/m2 Day 1, 結果部份反應率47.6%(沒有完全反應), 中位存活期41週, 1年存活率41%,這個結果優於以往文獻的報告。Nowak AK(Br J Cancer 2002)也報告gemcitabine + cisplatin的部份反應率33%,中位存活期11.2個月,而且改善了生活品質。雖然缺少gemcitabine+cisplatin第三期研究,但是根據Byrne的結果,Kindler(Semin Oncol 2002)已經建議gemcitabine+cisplatin是間皮癌的標準治療。 
b) Gemcitabine + carboplatin:
    Aversa(Clin Lung Cancer 1999): 反應率20%
    Favaretto AG(Cancer 2003): 部份反應率26%(沒有完全反應), 中位存活期66週
c)  Gemcitabine + epirubicin:
    Portalone(Ann Oncol 2000):反應率0%
d)  Gemcitabine + Pemetrexed(Alimta®):
    第二期研究正在進行中。
 
5. Vinorelbine:
Steele(JCO 2000)報告Vinorelbine 30 mg/m2 qw 用於惡性間皮癌的第二期研究, 部分反應率有24%, 病情穩定有55%, 中位存活期10.6個月, 整體的生活品質也有幫助。另外Steele(Proc ASCO 2001)指出Oxaliplatin不會加強Vinorelbine的反應率和存活率, 反而增加毒性。
 
6. Ranpirnase(Onconase®):
Mikulski(JCO 2002)在105位無法切除的惡性間皮癌的第二期研究, 中位存活期6個月, 一年存活率34%, 只有4.9%的病人達到部份反應。Vogelzang(Proc ASCO 2000)的第三期研究在157位無法切除的惡性間皮癌隨機比較Ranpirnase和Doxorubicin, Ranpirnase的中位存活期7.7個月, Doxorubicin的中位存活期8.2個月。目前正在進行的第三期隨機研究比較Doxorubicin和Ranpirnase+Doxorubicin。 
 
7. Taxanes:
看起來對惡性間皮癌沒有活性。
 
8. Camptothecins:
看起來對惡性間皮癌沒有活性。
 
9. 標靶藥物(targeted agents):
標靶(target)  藥物
血管內皮生長因子(VEGF)  SU5416 (Semaxanib®)
Bevacizumab(Avastin®)
Thalidomide
PTK787
上皮生長因子(EGF)  ZD1839(Iressa®)
Imatinib mesylate(Glivec®)
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(PDGF)  PTK787
 
10. 2002年ASCO的建議用藥:
傳統的給藥是 (ADR or epirubicin) + (Cyclophophamide or Ifosphamide) ± (CDDP or CBDCA)。但是2002年ASCO已經建議gemcitabine+cisplatin是間皮癌的標準治療。
化學治療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 
 


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